#珍惜生命遠離出版
本編曾經說過,這年頭「出書」是一種門檻非常低、但成功標準相當高的投資。
寫書、出書之所以被視為一種象徵資本,是因為過去媒體少、機會珍稀,而且確實可以拿到不錯的收入。即使現在人人都可以是自媒體了,但這種脫離現實的刻板印象,還是存在許多人的心中。
現在,除非你已經是自媒體,除非你自帶品牌流量,否則很難得到出版合作機會(自費出版除外)。書作為「增幅器」,如果原本就沒有流量,那你也「不太可能」光靠出書就變成什麼知名人物,可以創造的收益相當有限。
(不排除任何非正規或意外的狀況,所以說「不太可能」XD)
寫字如此,出版當然更不好混啊,你各位千萬三思。
///////////////
摘:
台灣職業環境中,作家地位不若日本,總是覺得寫書當作家會餓死,專職作家通常都要兼做雜誌編輯或出版社的工作,亦或是經常擔任講者領車馬費,不然光靠版稅總是難以生活,不然就是作者要有一副姣好面孔或身材,在SNS上拍照搏版面才有機會賣出多刷。就算獲得了林榮三文學獎,好像一般大眾也不會像日本人獲得芥川賞、直木賞等一般尊崇作家的地位。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Designsurfing/posts/301314718016871